高尔夫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银监会也参与高尔夫球场清理整治 [复制链接]

1#

6月5日,11个国家部委联合公布年全国高尔夫球场清理整治情况。在年度的“回头看”工作中,又有4个高尔夫球场被地方*府予以坚决取缔,自年以来全国已累计取缔个高尔夫球场。

高尔夫球场造价不菲,一个18洞国际锦标级球场,投资五千万元起步,原场地条件较差的甚至要投资上亿元。国内高尔夫球场通常还配套宾馆会所等高档楼堂场馆(很多时候建高档楼堂场馆是主要目的,高尔夫球场才是真正的配套设施),一个高尔夫球场被取缔,很可能连带同一块土地上的其他附着建筑物被一同取缔。

上亿元甚至几亿元的损失,足以让一家区域龙头民营企业伤筋动骨,甚至就此一蹶不振。

那对这些企业有信贷资金支持的银行,可能就要踩上不良资产的雷了。

(一)

商业银行制订信贷*策,国家宏观产业*策是基础。

国家鼓励的产业、行业要积极审慎介入,但国家限制的产业、行业则要果断退出、坚决禁入。

但业务经营单位往往饥不择食,会提出一些似是而非的观点,比如:“再好的行业也有破产倒闭的企业,而夕阳行业也同样有优秀企业”。

这种观点,乍一听很有道理,但经不起推敲。

因为,它没有讲“概率”。

一个朝阳行业,找一个好企业的概率要大的多,这个好企业突然经营失败的概率又要小的多。

相反,一个夕阳行业,找一个好企业的概率非常小,这个好企业经营失败的概率则大的多。

可想而知,在夕阳行业里找好企业的观点,就是一种刀口舔血的思路,就是一种高风险谋求高收益的风险文化。

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从数学上来说,就是一个违约概率的游戏。

违约概率高的游戏,在经济上行期看着没啥问题;经济形势一有逆转,就玩不下去了。

(二)

商业银行制订信贷*策,要顺应时代潮流的要求。

时代潮流滚滚向前,表现为*府不断加码的产业*策或行业管控措施,似乎体现的是*府的意志,实际上时代潮流早已给出了清晰的底层逻辑。

就比如“两高一剩”。

十来年前,两高一剩行业就从东部沿海向内地迁移,比如粗钢、粗化工。

部分中西部省份的分行,把东部沿海的银行好不容易退出的信贷额度,又捡了起来。理由是符合当前的国家产业*策,也符合银行的信贷*策。

但随着国家产业*策的层层加码,要求企业不断地的淘汰低技术含量的产能,企业勉强维持在被*策追着脚步升级生产设施的生死边缘。

有多企业最终撑不下去,那些跟进授信的银行也自然一片哀嚎。

但深入思考底层逻辑,不难判断出两点:

一是企业有实力跟进转型升级的,没必要从东部沿海迁到内地来,毕竟内地特别是西部地区的生产、物流成本更高了。

二是不仅仅“两高一剩”,国内第二产业都面临着转型升级的时代命题,*府的产业*策门槛只会逐步抬高,根本不应对企业还能继续保持粗放式生产、发展抱有幻想。

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战略,本质上就是对区域、行业产业*策的研判。

产业*策的研判目标,就是分析哪些区域、哪些行业的违约概率可能比较低,以及如何设置风险缓释措施进一步降低违约概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