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夫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风尘子观点分享家长在青少年高尔夫运动中扮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好了         http://pf.39.net/bdfyy/zqbdf/141024/4501962.html

回忆起来,俺道长第一次做青少年高尔夫比赛,还是年的Titleist西部青少年高尔夫球巡回赛。

之后这些年,陆续主持过一些青少年赛事活动,包括从前年开始的广西青少年高尔夫系列赛,接触了全国各地不少打高尔夫的孩子和家长。

虽然说国内的青少年高尔夫运动方兴未艾,但总体上看,在目前现实环境下,让孩子打高尔夫还是一件颇不容易的事:时间与金钱的花费、学业与打球的矛盾、投入与产出的苦恼、目标与路径的纠结等等。

高尔夫在中国毕竟还是一项“小众”运动,而且这种状况显然还会维持很长的年头,像西方高尔夫发达国家那样到处都是公众球场、社区球场,打一场高尔夫和吃一顿像样的快餐差不多消费水平、男女老少基本都知道高尔夫是怎么回事的景象,恐怕至少在我们这一代是很难有机会看到了。

对于孩子打高尔夫这件事,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可能都会有不同的初衷和不同的诉求。道长个人的观点是:从竞技体育角度而言,要想在任何一项体育运动项目中取得出类拔萃的成绩,基本都是极小概率事件,高尔夫也是如此,中国的高尔夫更是如此。

现在打高尔夫的这些孩子中,将来绝大部分恐怕都还是会与“竞技高尔夫”无缘,最终还是需要容身于社会各行各业去发展。

所以,孩子们打高尔夫只是一种手段,一种能够有利于促进孩子身心健康的运动手段;打高尔夫本身不是目的,不是为打高尔夫而打高尔夫,最主要的是通过零距离接触和亲身体验高尔夫这样一项阳光、健康、向上的运动,让孩子的身体得到更好的锤炼,身心得到进一步的陶冶,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如果条件和天赋允许,孩子自己也比较乐意,则可以考虑做更多的投入和长远计划,往“竞技体育”方向发展。

很显然,不管家长本身是不是打高尔夫,或家长自己打高尔夫的水平如何,对于打高尔夫的孩子来说,家长都在其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至关重要的角色。如果要想孩子从高尔夫运动中获得更多的益处,作为家长必须在一定程度上也关心一下高尔夫、尽量去了解和理解高尔夫。

第一,以“诚信、自律、为他人考虑”的高尔夫精神为指导,在陪伴或指导孩子们参与高尔夫运动的过程中,用实际行动为孩子们做出好的表率。

国内民间普通大众对高尔夫的正确认知本就差距极大,孩子们更不用说,更不具备条件“懂”多少高尔夫。如果家长自己对高尔夫的ABC一概不知,或者只是停留在很多社会流传的认识误区,甚至把孩子打高尔夫当作一种“身份”的象征、“炫富”的舞台,对孩子接触高尔夫肯定是有害无益、得不偿失的。

国内成年人打球大体都是“老爷作风”:球童们伺候着,球车装备着,动不动还吆三喝四,颐指气使,打个球好像是多么了不起的事。太多的打球人不愿意讲规则、不愿意守规矩,更有一些打球的家长,自觉或不自觉的把这种恶习带到了孩子们的赛场上,造成很坏的影响。

俺道长做比赛曾经遇到过这样的“奇葩”家长:比赛分配球童时,得先看看球童和孩子是不是“八字不合”。

陪孩子参加比赛活动,家长自己发生违规,被裁判员当场指出,当着孩子的面都表现出非常不耐烦:不就是打个球么!好好好,随便罚都行吧!看到自己的孩子很认真地和同组球员核对成绩,不去表扬和鼓励这种可贵的规则行为,竟反过来不断严厉训斥孩子:你管人家那么多干嘛?不是有裁判么?——言下之意极为不满。

“不就是打个球么”?“搞那么多讲究干嘛”?这是不少成年球员排斥规则、不讲礼仪、“流氓”满天飞的典型表现。

是的,确实就是打个球,本就没什么了不起。

但是,孩子们在“打个球”的过程会得到什么?希望得到什么?应该得到什么?除了一般体育运动固有的锻炼特征外,恐怕最要紧的是让孩子们培养和体会“高尔夫精神”——诚信、自律、为他人考虑。

可以这样说:“诚信”的孩子将来一定会得到更多的尊重,“自律”的孩子将来一定会获得更多的机会,“为他人考虑”的孩子将来一定更能融入社会主流。

打高尔夫恰恰非常有利于培养孩子“诚信、自律、为他人考虑”这种优秀品质的。

反过来,如果做家长的经常都在孩子们面前表现出各种不诚信、不自律、不为他人考虑,可想而知对孩子的成长会造成什么负面影响。

第二,不管自己是不是打球,家长介入孩子打高尔夫的事,多少得自己花上点功夫,主动了解一些高尔夫比赛的基本常识。

譬如带孩子参加比赛。

组织和执行一场比赛有很多的因素需要考虑:参赛对象、报名组织、裁判安排、物料准备、时间计划、球场条件、天气因素等,这些虽然都是组委会的事,但家长们最好也能对一场赛事活动的基本流程和要求有所了解,一方面有利于带孩子参加比赛,一方面也能在遇到事情时更好的调整心态,对孩子进行正确引导。

万一出现不理想的情况,宜本着互相多“为他人考虑”的原则,平和商量处置,尽可能避免情绪激动、言辞激烈、发泄为快。

世界上最容易做的一件事,就是发牢骚、挑毛病、找岔子,最不容易做的一件事,则是如何找到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窃以为,只要不是主观故意的,或不负责任的,甚至干脆就是恶意而为的,对于工作中或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不尽如人意的事,还是尽量宽容为好,所谓“世上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

譬如按规则参加比赛。

时不时都会遇到有家长提出要求:能不能不要把我们家孩子和谁谁谁分在一组?我们家孩子如何如何、谁谁谁会影响我们家孩子;我们要赶车,能不能安排孩子早点开球?不要把打得差的和我们孩子分一组,不然会影响我们孩子的成绩;那孩子性格不好,千万别分在我们孩子一组!

裁判员催速度,要孩子加快打球,因为已经处于“落后”状态。有家长不乐意了:催什么催?有什么好催的?我们是花了钱来打球的!

孩子违规被罚,家长直接就冲过去找裁判员理论:我们家孩子怎么了?凭什么罚我们家孩子?甚至还报道过有因为投诉事宜引发家长之间在球会大打出手的。

第三,家长在青少年高尔夫运动中,既要关心孩子的成绩表现,更要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