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会籍,内容却大为不同——中外高尔夫球俱乐部会籍比较近年来,高尔夫球运动已经逐渐从财富顶层走向了日益壮大的中产阶层。和很多运动项目一样,俱乐部的形式也同样早就存在于其中。在国内,高尔夫球运动中俱乐部的形式虽然出现得比较早,也曾一定时期内高尔夫球俱乐部的会籍成为一种身份的象征。但随着国家一些*策的变化,高尔夫球运动被赋予了另外的一层商标,与此同时,高尔夫球俱乐部的会籍,也就同样变得失色许多。为探究其中奥秘,《俱乐部》杂志,拜访了著名的高尔夫球评论员也是这个行业中的资深观察者、旅游卫视高尔夫节目主播杨刚先生。在杨刚看来,国内外的会员服务上,有以下四点不同:一、会籍的性价比不同专业的高尔夫俱乐部的会员卡是可以升值的,就像选房子一样,只要球场的位置选择的好,因为场地有限,会员人数也受到限制,例如有的俱乐部只有老的会员退出,才能有新的会员加入。会籍可以终生制,而且是可以继承的。在美国最顶级的球场之一奥古斯塔国家高尔夫俱乐部是世界上最为知名的球场之一,对会员的入会门槛要求极其严格,最近才刚刚开放给女性会员加入,比如美国前国务卿赖丝。同样的事情,在国内高尔夫球俱乐部的会员销售中也常被提及,但因为中国参与此项运动的人尚属富一代,传承的问题,目前也仅仅是刚刚开始。问题更大的是,中国的高尔夫球场数量与打球的人数量之比,没有构成对球场资源稀缺性的需求。因此,仅就目前情况看,这一市场尚处于开发阶段。如果不是球场的会员,也没有会员的邀请,同样是不能进入球场的,连总统都不例外。真正的会员俱乐部不是看个人资产,而是注重你是否适合该俱乐部的会员文化,说白了就是看你和现有的会员是不是能聊到一块去,无论你是什么样的人,都要遵守球场的规矩,无论花多少钱,在没有名额的时候都不能成为会员,更不能享受会员待遇。入会的人员名单严格保密。和国外成熟的高尔夫运动相比,国人在高尔夫的文化观念上是有巨大的差异,把这个运动看作贵族运动,会所高贵私密,普通人没有钱,是根本接触不到的。在*策上不扶持这项运动,怕滋生腐败。国内有的球场不敢大胆宣传,有的人也是不敢提倡这项运动,但是运营球场的费用是很高的,草坪的维护在所有的运动中是最顶级的要求,中国最好的草坪维护师一定是在各大高尔夫球场,绝大多数球场单单靠会员费或是单次打球的收入是不能支撑球场的运营的,所以整个生存环境不好。很多球场都是亏本经营,在国内某些特殊环境下,高尔夫球场建设并不是为了盈利,所以还会继续经营。但是会伤害会员的利益和高尔夫圈内的真正热爱高尔夫的人。还有一种损害会员利益的事就是,因为土地批文等等违反国家土地*策的原因,有些前期工作不到位的球场被关停。有些已经卖出去的会籍服务就不能享受,会员的权益受到损失,打了水漂,更多的是不了了之,会员集体联名抗述。二、会员资格得不到保证高尔夫实现可以分为公共球场和私人球会两种形式,私人球会指的是只有会员才能来使用球场,可以招集朋友以球会友的形式,在这里进行交流,而且还朋友的人数也是受到限制的,如果想有更多的朋友加入,就需要另外一个会员邀请加入。在中国,还没有真正的私人球会。私人球会一定是会员制的,而公共球场是不需要会员形式的,付费就可以。真正的俱乐部是要严格把关的,入会后,会员可以享受会员价格,有的可以使用专属更衣室,可以参加定期的会员比赛,享受俱乐部提供的平台,这是一种社交方式。但是国内很多会所,卖了会籍服务,同时还接一些散客,没有入会的人通过各种途径也可以享受会员价格,甚至网上定购的体验价,比起会员价格还要优惠,这就让会员与非会员的界限和服务变得模糊。比如在打球过程中,会造成人员的增多,压组现象很明显,正常来说,一个四个半小时打完18洞,可往往会拖延到六个小时,甚至更长,对于专业打球的球手来说,会影响他的打球节奏,几个朋友一起打,也会影响比赛情绪和成绩,会员完全没有享受到会员资格。而且从高尔夫的礼仪上讲,打球要快,快走慢打,快点走可以节省时间,让球场的运营更好,尊重他人,这是高尔夫的基本礼仪。慢点打是为了保证打出水平。但是现在的球场就像堵车,没法发挥正常水平,总是要等,压组现象很普遍。在美国,高尔夫更像一个平民运动,也会有极少数品质和服务都很好,入会的费用很高的纯高端私人球会,但绝大多数都是普通人都能负担起的俱乐部,高尔夫在美国非常普及,丝毫不逊于篮球和橄榄球,人人都懂球,也都会打球,球场也很多,开车5分钟之内都会看到一座或是两座球场,所有球场会提供尊贵的服务,这种尊贵来自于平等,是出于会员遵守球场的规则,球场也会提供会员全方位的服务。价格也很便宜,能够像家一样舒服,因为在国外有周末度假的习惯,很多人选择在球场度过,在会所停留的时间更长,而且这里提供的服务也是按需提供,费用并不高昂得难以接受。高尔夫球场也会有不同层次品质和价格的选择,所以选择起来比较容易接受,而且周末选择球场度过也是大多数人的度假方式。催生出来的高尔夫球的产业也很庞大,打球用具和服装,培训,教学都有,而且每个球场的商品售卖的都是带有自己LOGO的商品,价格很便宜,主要是为了服务会员,和外地来打球的游客,这也是宣传自己俱乐部文化的一部分。三、会所为会员提供服务不同在国外高尔夫会所却很小,除非真的是高端私人球会性质的少数俱乐部会比较奢华,建筑宏大,其它基本都是一个简易餐厅,没有所谓的前台和过多的服务人员,只有少数几个员工负责所有的事情,会所的实际身份只是高尔夫球具店,卖一些球具服装和纪念品,俱乐部的重点不在会所,宣传上基本不会出现会所的照片,而且某个设计师签名球洞的图片,除非是几百年的会所像博物馆一样,放有一些纪念意义的展品。而在国内,目的性更强,为了打球而来,打完球直接离开,会所停留的时间很短,而且会所的东西并没有任何特色,就像超市,提供一些简单,必备的用品,但是价格很贵。而且没有自己的文化,最久的俱乐部也不过二十年,比起国外大部分都在五六十年以上的俱乐部,一切还都在初级阶段。四、会刊形式不同在国外,俱乐部会有更多新媒体方面的运用,一个软件可以推送通知,会刊内容,打球预约服务等所有场外服务,包括会员饿了,可以通过这个软件点餐,或是通知会所,我有事要走,在哪等候等等服务,这些已远远超过了纸质会刊的功能。而在国内,这些软件还没有,一些会刊都是直接寄到家里,或是会所展示,